人民幣匯率一度跌至年內低點,短期波動長期仍具韌性
端午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因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強勁,令美聯儲年內降息次數與幅度再度被壓降,美元指數創四周新高,給人民幣匯率構成新的下跌壓力。
具體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在亞洲交易時段跌破7.25關口,最低觸及7.2531,創去年11月來新低;北美交易時段,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27關口,最低跌至7.2740,創近兩周新低。
業內專家指出,節前美國超預期非農數據的披露支撐了美元指數反彈,進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被動貶值壓力。展望后續,美元指數或仍將維持偏強運行,人民幣或將繼續面臨一定被動貶值壓力。
“CPI+美聯儲”雙風暴殺至
端午假期期間,美元指數連續大漲,6月7日和6月10日單日分別上漲0.79%和0.18%。美國當地時間7日公布的2024年5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遠超預期,美元指數大漲,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進一步降溫。
中金外匯認為,中美利差的走勢仍主要取決于美元利率的變動,而美元利率本周的下行空間或取決于美國5月CPI及FOMC議息會議結果。
業內分析稱,若CPI降幅低于市場預期且美聯儲繼續釋放鷹派聲音,美元指數可能會重返106.5的年內高點,到時人民幣匯率或將面臨更大的下跌壓力。
美聯儲即將在北京時間周四凌晨召開6月議息會議,經濟學家普遍預計,FOMC將繼續維持利率不變,但把年內降息三次的預測調整為兩次以下。更新后的點圖將提供有價值的見解。市場認為,美聯儲決策者只需將降息次數從三次改為兩次,就有可能將2024年的中值從4.625%提升至4.875%。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考慮到美國經濟仍有韌性、通脹粘性料將持續,美聯儲年內存在不降息的可能性。而歐元區的通脹降溫趨勢則相對明確,歐洲央行或先于美聯儲在今年下半年開啟降息操作。由此來看,預計美元指數或仍將維持偏強運行,人民幣料將繼續面臨一定的被動貶值壓力。
人民幣匯率走勢或繼續偏弱
盡管面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仍扮演著亞洲貨幣的“壓艙石”角色,在近幾次美元顯著上漲的過程中成為非美貨幣中的強勢貨幣。
11日,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今年全球實際GDP將增長2.6%,較1月預測的2.4%提高了0.2個百分點。
1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文章指出,建立健全科學穩健的金融調控體系,要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將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落實中央銀行獨立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完善廣泛覆蓋、高效安全的現代支付體系,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
中金外匯認為,穩匯率政策或隨外匯市場預期變動而調整,人民幣匯率走勢或繼續溫和偏弱。若美元表現偏強,人民幣匯率有望在主要貨幣中表現靠前。
平安證券團隊在最新研報中指出,后續美元指數的走向,仍將圍繞美聯儲降息預期的變化和美國經濟的相對強勢程度而變。美聯儲較早降息將有助于人民幣匯率升值,進而緩和匯率對國內貨幣政策的掣肘,但目前狀況尚不能明確指向該路徑。而隨著美聯儲降息時點推后,逐步釋放人民幣中間價的彈性,有利于貨幣政策“以我為主”,提升宏觀調控的主動性。
多數海外投資機構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低主要是受到市場避險情緒短期波動的影響。就中長期而言,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加之美聯儲遲早會扣動降息扳機,人民幣匯率有著較高幾率很快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