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猜何時降息?新美聯儲通訊社:最新靈魂拷問應是今年降不降
周三,又一份全面超預期的美國CPI數據,令整個華爾街陷入了風聲鶴唳之中。而對此,在CPI數據發布前就認為該份報告將對美聯儲決策意義重大的美聯儲喉舌Nick Timiraos,也在北京時間周四早間最新發文稱:當前美聯儲降息已不再僅僅只是“何時”的問題,還包括了“降不降”的懸念!
這位被業內譽為“新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表示,穩健的招聘數據、通脹率或將長期接近3%而非美聯儲2%目標的前景,可能會令人產生懷疑——在沒有證據表明經濟出現更大幅度放緩的情況下,美聯儲究竟是否還能夠在今年晚些時候降息。
“最后一英里”變成了“萬里長征”?
Timiraos指出,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內的美聯儲官員,在今年年初似乎還曾順風順水:2023年底通脹降溫的速度超過了央行內外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期,尤其是考慮到招聘和經濟增長出乎意料強勁的話。
這種范圍廣泛的通脹回落勢頭曾一度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抗通脹戰役的“最后一英里”并不困難:通脹(核心PCE數據)在從2022年6月的7%峰值下降到2023年底的3%之后,可能會溫和地回落到美聯儲2%的目標,而不會經歷鮑威爾曾經警告過的勞動力市場可能出現的“痛苦”。
但眼下,連續第三個月物價數據的超預期,卻可能促使官員們重新回到了一種不確定的等待模式。
Timiraos就表示,最新的數據其實提出了兩種不同的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是,美聯儲關于通脹繼續走低——但是以不均衡和“顛簸”的方式走低的預期,仍然并未改變(當前只是顛簸幅度變得更大了)。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今年仍有可能降息,只是會推遲并放慢降息步伐。
而第二種可能是,通脹率并不是“顛簸”在通往2%的道路上,而是將徹底停留在接近3%的水平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證據表明經濟正在明顯放緩,這可能會使降息的理由完全消失。
當前通脹處境:該“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解讀?
Timiraos認為,想要知道上述兩種可能性更偏于哪一個,包括美聯儲官員和市場人士可能也需要先統一一個“口徑”:究竟是該“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解讀當前充滿粘性的通脹?通脹的驅動因素又究竟是什么?
在此之前,美聯儲以外的一些官員和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分析思路。他們認為,最近幾個月較高的服務業通脹反映了與疫情有關的干擾的遺留影響,而非勞動力市場過熱。隨著勞動力市場失衡的消退,服務業通脹應該會降溫。
Timiraos提到了汽車保險的例子——車險漲幅近來始終異常之大,Timiraos認為這很可能反映了幾年前汽車價格飆升后,保險公司因更換失事車輛的成本飆升而提高保費的情況。
但事實上,Timiraos表示,一些美聯儲官員也已經開始對這種自下而上的分析思路持懷疑態度,轉而認為應該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他們擔心的是,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可能需要進一步放緩,才能防止企業推動更多的物價上漲。
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Lorie Logan)上周就表示,美國1月通脹率的大幅上升可能并非是異常。她認為,“整個物價變化的分布已經轉向了漲幅更大的方向”。
此外,里士滿聯儲主席巴爾金也指出,他擔心即使最大的物價漲幅已經成為過去,但公司和企業主可能會再度鼓起勇氣,提高售價以增加收入。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Jason Furman表示,“很多‘自下而上’分析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也需要進行‘自上而下’的疊加,有些東西之所以更貴了,是因為人們已買得起這些更貴的東西。”
美聯儲和華爾街預測節奏已被打亂?
無論如何,最新的CPI報告很可能已打破了美聯儲與不少華爾街機構的節奏。
Timiraos著重提到了鮑威爾在3月國會半年度證詞時的一段講話。鮑威爾當時表示,美聯儲官員距離獲得在年中降低利率所需的信心“并不遙遠”。再出現一兩次良性的物價讀數,可能就足以讓官員們得出結論,利率可以重新調整至更低水平。
鮑威爾當時還稱,“我們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即去年六個月的良好通脹數據并不能準確反映基礎通脹的情況,所以我們要謹慎行事。”
很顯然的是,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信的理由來啟動降息。但這個理由迄今都沒能從數據中尋找到。
Timiraos表示,由于1月和2月的數據強于預期,再來一份不符合預期的數據將開始使更多令人困惑的問題浮現出來,其中包括:如果美聯儲今年無法實現任何降息,如果投資者對美聯儲實現軟著陸過于信任,那該怎么辦?
Timiraos提到,許多華爾街預測人士在周三已不再預測美聯儲將在6月降息以及今年能降息三次。高盛和瑞銀的經濟學家現在就分別認為美聯儲將從7月和9月開始降息兩次。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師則預計今年只會在9月份降息一次。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利率策略師Blake Gwinn也表示,“6月份的降息是我們預期年內降息三次的關鍵。而如果(6月)沒能降成息,我們認為第一次降息將很容易推遲到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