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加速海外布局,主動求進應對新挑戰
目前,中國企業出海已進入新階段,以中國技術和中國品牌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企業正在加速海外布局,探索新增長點。業內認為,隨著我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企業主動求新求進、應變克難,展現出強大韌性。近年來,中國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成果正在加速對接全球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產業鏈重塑等發展趨勢。展望2024年,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沒有變,在企業尋求發展的強勁動力下,出海仍將成為許多中國企業的新增長戰略。
由點到面 中國企業出海“借勢突圍”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企業出海的進程類似是一個從點到線到面的過程,最開始中國產品“走出去”,企業主要關注產品性能、定價是否有競爭力。后來,企業開始國際化發展,也主要是受市場需求牽動,要開始在海外建設供應鏈,或去海外收購一些成熟品牌結合中國市場優勢實現1+1>2。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企“走出去”是基于更長遠的戰略布局,企業希望通過地域多元化來平衡風險,通過開拓更多新市場來消化產能,希望在新技術領域搶占新興市場先機或者希望通過國際化來促進品牌升級。
在安永中國海外投資業務部全球主管、“一帶一路”主管周昭媚看來,在這種轉變下,企業需要關注的事項也從點變到面,更加廣泛。在新階段,中企出海更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熟悉國際市場、精通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隊伍,并根據實際情況有效推動人才本地化建設。二是堅持合作共贏,以開放的心態,融入當地市場,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并為當地社會做出貢獻。三是尊重文化差異、尊重市場規則,對新市場有敬畏之心,要清晰認識國際市場競爭格局,做到謀定而后動。
“還要學會‘借勢’和‘突圍’。”周昭媚說,當前全球大環境復雜多變,“借勢”就是要順應國家政策趨勢,比如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發展機遇,而“突圍”就是要積極應對挑戰,不懼怕風險,但對風險要加強管控,通過加強合規管理、善用法律知識以保護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此外,中國企業還要注意踐行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既順應全球發展潮流,也有益于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形象。
對外開放 加快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安永發布的《2023年中國海外投資概覽》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0418.5億元,比上年增長5.7%;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169.9億元,增長16.7%,其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240.9億元,增長28.4%。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1338.8億元,增長8.8%;新簽合同額18639.2億元,創近五年新高,增長9.5%。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新簽合同額占比均超八成,且高于整體增速。
2023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購總額為398.3億美元,同比增長20.3%,并已連續三個季度環比實現增長。盡管宣布的并購數量同比下降16.3%至457宗,但交易金額超過5億美元的大額海外并購比上年明顯增多。中企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宣布的海外并購金額同比增長32.4%,高于整體增速。
近年來,中企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技術、品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基建領域的“中國速度”廣受稱贊。“中國制造”也早已不再是低價低質的代名詞,近年來“中國制造”不斷轉型升級,持續在全球價值鏈攀升,在許多細分領域已做到世界領先,如高鐵、特高壓、5G通信、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發電和智能家居等。同時,“中國品牌”也開始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全球市場對于中企出海的接受度呈現上升趨勢,比如在能源、基建、交通和通信領域,中企出海對拉動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惠及民生做出重要貢獻。”周昭媚說,“有些中企出海,一方面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選擇,但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市場競爭,這也使得一些國家頻頻對中企采取出海限制措施,試圖維護自身競爭優勢。但我認為,在任何一個市場,開放是促進創新、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攜手共進 應對新階段下的新挑戰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中企出海的數量和質量都將進一步提高。未來中企出海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來自海外競爭對手,也將有更多來自同類出海的中企。中企應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加強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和合規管理。
周昭媚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繼續成為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外循環發展的重要戰略性政策之一,將深入推進中國與共建國家之間的合作,帶動更多中企投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認為,當前國際格局下,不少中國企業面臨產業鏈和供應鏈重新布局的挑戰。金融機構需盡快開始加大海外業務布局和資產專業配置,助推一批中國企業成功轉型為跨國公司。
“當前,不少國內企業積極走出去進行海外布局,而金融機構開展抱團式服務的進展相對滯后。金融機構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應高度重視國內企業在全球范圍進行產業鏈、供應鏈重新布局的客觀需要,在跨境資金調度、跨境并購、整合、投資、風險管理、投融資等方面提供更多高質量服務。”張懿宸說。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建議構建“出海”服務平臺,為中國企業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務,同時政府在平臺搭建、政策咨詢、融資服務、風險評估和安全指引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中國企業更好進行國際化布局,對中國企業在海外自建產銷渠道、推廣自主品牌視情況給予政策支持,讓中國企業出海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