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人代會閉幕后不舉行總理記者會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4日12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5日上午開幕 會期7天
婁勤儉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上午開幕,3月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
今年全國人代會閉幕后不舉行總理記者會
婁勤儉在回答相關提問時說,經統籌考慮,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后,不舉行總理記者會。本屆全國人大后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上觀)
婁勤儉:會議期間將舉行三次記者會 主題涉外交、經濟、民生
婁勤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此次會議期間將同時舉行三次記者會,請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每次全體會議前將安排“代表通道”,全體會議將安排“部長通道”。會議采訪以現場方式為主,綜合采用視頻、書面等多種方式進行,其中新聞發布會、記者會、“代表通道”、“部長通道”和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等集中采訪活動采用現場方式進行。
婁勤儉:2023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成果豐碩
婁勤儉在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成果豐碩。一年里,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決定提請大會審議法律案1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1件,正在審議中的法律案有18件。這些重要立法,有不少亮點。比如,為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修改立法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作出關于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的決定;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修改公司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修改慈善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制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修改海洋環境保護法,作出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啟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為加強對外交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定對外關系法、外國國家豁免法,修改民事訴訟法。
婁勤儉: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婁勤儉表示,接下來全國人大的立法工作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圍繞改革抓立法,包括落實金融體制改革、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通過立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二是聚焦開放抓立法,包括制定關稅法,修改國境衛生檢疫法,完善先行法律的涉外條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三是突出高質量發展抓立法,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組織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四是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立法,包括制定學位法、學前教育法,修改傳染病防治法等等。 “總的看,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穩中求進,推動立法工作,以高質量立法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婁勤儉說。
婁勤儉:中央將繼續支持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會上有記者提問,自2020年全國人大通過香港國安法后,特區政府已于今年2月28日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公眾咨詢。請問這將對香港的穩定發展產生什么影響?未來中央對促進香港的穩定發展有何考慮?婁勤儉表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有著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經濟有韌性、有活力、有潛力,特別是國家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為香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機遇。未來,中央將繼續支持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發揮好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使香港在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更加繁榮昌盛。
婁勤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近年來,世界大國之間在5G、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競爭愈加激烈,一些國家甚至采取制裁、“脫鉤斷鏈”、“去風險”等極端的手法。請問發言人,您如何看待各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近年來全國人大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婁勤儉說,5G、芯片、人工智能都屬于計算機和通信范疇。近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帶來交叉融合創新、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各國在科技領域出現競爭是正常的。中國主張,開放合作才是探索科學前沿、推動科技發展的正確選擇,科技競技場應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只會阻礙全球科技進步,損害全球產業發展,拉大全球發展鴻溝。
“在這里,我想舉一個例子,關于衛星導航系統。”婁勤儉說,中國在本世紀初曾經希望通過國際合作,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共同研發一套衛星導航系統。但由于種種原因,進展緩慢,陷入僵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不得不下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強大、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攻關,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廣泛應用,賦能各行各業,融入基礎設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時空基石。
婁勤儉說,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科技領域的立法主要是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學技術普及法等三部法律。202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科學技術進步法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下一步,我們將研究推進科技創新方面的立法,特別是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有關倫理、道德、安全等重要問題,不斷完善科技法律體系。 (上觀新聞)
婁勤儉:中國總體保持國防支出合理穩定增長 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意大利記者提問,國防預算是每年兩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去年中國的軍費同比增長7.2%,達到了1.56萬億元,這是四年來的最大增幅。當前,南海、東海局勢緊張,請問發言人,能否介紹今年國防預算的情況?
婁勤儉說,每年召開大會時,都有媒體關注“國防預算”問題。按照國防法、預算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國防支出預算是國家整體預算的一部分,每年的國防支出預算都納入政府預算草案,由全國人大審查和批準,依法管理和使用。根據大會議程,本次大會也將審查政府預算草案報告,之后對外公布。
婁勤儉說,近年來,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中國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總體保持國防支出合理穩定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我想強調的是,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支出無論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國防費、軍人人均國防費等,一直都是比較低的。”婁勤儉表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愿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上觀新聞)
婁勤儉: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全部下達完畢 支持項目15000多個
婁勤儉表示,去年10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查批準了國務院提出的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目前,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全部下達完畢,支持項目15000多個,切實保障和改善受災地區人民群眾的民生。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持續監督增發國債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督促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好,用出實效。
婁勤儉:反對通過曲解反間諜法抹黑、破壞中國營商環境的行徑
婁勤儉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有外媒報道這次修法擴大了間諜行為的范疇,會導致外國人和外國公司來中國面臨更大的風險,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這是對反間諜法的錯誤解讀。
婁勤儉談到,大家可以仔細讀一下條文,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并沒有擴大間諜行為的范圍,而是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在合理借鑒各國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完善了間諜行為的定義,明確了非法行為和合法行為的界限,增強了外國企業和外國人在華投資工作、生活的確定性和安全感,不針對商業往來、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正常活動,我們反對通過曲解反間諜法抹黑、破壞中國營商環境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