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調研:2024年春節后建筑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在線調研報告
為及時了解各地區、各行業代表性企業春節以后的運行狀況,更好分析和研判我國經濟形勢動態,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更準確的信息,2024年2月18日至2月2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聯合上海鋼聯發起2024年春節后企業生產經營問卷調研。
問卷圍繞“2024企業整體經營情況同比變化”、“企業用工情況”、”一季度企業訂單及其他經營情況”、“全年經營狀況預期”等多方面問題展開了全方位的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調研說明:
1、調研方式:網上問卷調研;
2、調研時間:2月18日至2月20日;
3、調研收集樣本概況:本次調研共收集到涉及房地產與基建行業有效反饋有761份,涉及全國有31余省(直轄市、自治區)、224個市(區)。其中,生產制造類69家,貿易流通類46家,工程建筑類560家,倉儲物流類7家,金融投資類41家,其他類型38家。本文重點就與消費端密切相關的工程建筑類及貿易流通類展開分析說明
核心觀點:
1、2024年房地產與基建領域,各類企業經營表現呈現一定分化,生產、流通端整體優于工程建設端,對未來預期較好;工程建筑仍處于行業調整周期,主要經營指標仍有下滑趨勢。
2、貿易端沉淀資金較大,限制了一定的流通,下游消費動能有所不足。
3、企業營收預計較2023年穩中向好,整體大概率處于增長區間,但勞動力市場有所收緊,企業投資、擴張速度放緩,預期與行動更趨于保守
調研結果:
一、企業經營情況
圖1:春節期間調研企業停產情況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當前房地產與基建建筑業整體經營表現一般,僅21.78%的受訪企業經營狀況同比向好,比例較去年有一定下滑。分類型來看,工程建筑類企業中19.64%的企業預期今年好于去年,43.57%的企業預期同比持平,有近36%的受訪企業表示經營指標差于去年。生產制造與貿易流通類型明顯好于傳統工程建筑類企業,呈現分化。下游消費端增長表現或持續乏力,未來或對產業鏈帶來一定負反饋影響。
從企業資金狀況來看,現金流相對充裕(可維持3個月以上運轉)的企業占比44%,存在資金壓力的企業占比55%,其中工程建筑類及生產制造類中表示資金偏緊的比例分別為55%、56%,而中游流通端的流動性則略好于前兩類。市場整體呈現資金相對集中的特點,市場謹慎觀望者居多,整體仍處于收縮期。
二、企業近期經營情況
從在手訂單情況來看,38.75%的工程建筑類企業在手訂單與去年基本持平;存量項目仍在消化過程中;生產制造類企業在手訂單表現明顯優于其他板塊,8成以上受訪企業表示訂單同比增加;從一季度新增訂單來看,上游生產端普遍好于下游消費端,節后隨著社會需求提升,生產制造業加快復工復產,但工程建筑類企業新簽合同額年同比繼續呈現減少
從一季度營收情況看,72%受訪企業持平或略有增長,27%企業出現下滑,其中工程建筑類比重依然首位51%企業認為需求下降是導致營收下降的主因,此外成本、資金等問題也被認為是造成業績下滑的影響因子。
三、企業勞動力及用工情況
從企業招工需求情況看,當前勞動力需求差強人意。急需招工企業占比3.26%;正常需求占比16.44%;表示與去年類似的企業占比28.15%;值得一提的是,明確表示無需招工的有19.11%,較去年同期減少2成。顯示經濟持續復蘇,年后穩步向好。
企業計劃用工情況與去年相似,計劃增加用工人數的占比27%,保持用工人數基本不變的占比44%。不過調研數據顯示,今年裁員比例為26.7%,較去年有所提升。總體來看,社會勞動力需求依然旺盛,但勞力流動性風險也在同步增加
四、企業未來的計劃與預期
從企業未來經營計劃來看,大規模增加投入的有5.78%;適當增加投入的38.37%,暫不增加投入的32.15%;明確業務推出的22.3%;完全退出市場的1.19%。
對企業整體發展前景的預期,偏樂觀的比例只有30.81%,偏悲觀的企業占比19.2%,49%的企業對2024年發展前景預期保持中性。從調研結果來看,工程建筑類行業普遍信心不足,認為而影響企業信心的最主要因素是認為需求端表現不穩定,房地產與基建等行業依然未能走出調整周期,疊加市場化改革進展不足、供給端的約束等問題。建筑企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五、總結:
總體來看,2024年房地產與基建行業對市場保持謹慎樂觀的預期,一季度企業的生產及用工情況穩中向好。不過工程建設行業對于需求的信心不足、對行業整體投資預期偏弱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此外,建筑企業對政策面的有效支持,以及進一步降低資金和用工成本等方面也有著較強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