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預期下新加坡制造業提速,年底表現有望繼續亮眼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反彈0.2至51。電子業采購經理指數同樣上升0.2至51.6。
新加坡整體制造業連續第15個月擴張,且增速加快。電子業也連續第13個月擴張,擴張速度同樣有所加快。機構分析認為,數據改善源自出口的提前布局以及隨之而來的生產提速,這是一種應對不確定性(特別是特朗普擬議中的美國進口關稅的時間、范圍和程度)所采取的預防性措施。新加坡因與美國有獨特雙邊貿易協定安排,直接遭受美國關稅的風險較低。
新加坡11月整體制造業擴張速度加快,主要是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產出、投入品采購和就業方面的增幅加快。與此同時,積壓訂單和未來業務也呈現增長。
在電子業方面,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產出和就業擴張速度加快,使到這個領域的采購經理指數保持強勁,達到自2018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的報告指出,最新的采購經理指數顯示,新加坡整體制造業持續增長,尤其是電子業的復蘇步伐穩健,推動了年底表現向好。根據市場反饋,出口需求激增可能是因為企業預見到美國將在明年開年提高關稅的情況。
新加坡大華銀行研報指出,新加坡的電子業PMI在11月上升了0.2點至51.6,這是連續第13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高于50)。這一改善在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和產出中尤為明顯。
大華銀行指出,新加坡直接遭受美國關稅的風險較低,原因在于過去20年(2004年至2023年)中,美國對新加坡的貿易順差在19年內保持不變,唯一的例外是在疫情期間(2020年),當時記錄了39億美元的逆差。此外,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是唯一與美國有生效雙邊自由貿易協定(USSFTA)的經濟體,該協定自2004年1月1日生效,今年迎來了其簽署20周年紀念。然而,盡管新加坡面臨直接關稅的可能性較低,但作為一個高度依賴貿易的小型開放經濟體,新加坡經濟仍難以完全規避貿易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
本周公布的標普全球(S&P Global)東盟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報告也顯示,新加坡制造業的狀況在11月有所改善。
中國銀河證券新加坡經濟顧問宋生文接受新華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展望未來,世界各地的企業將對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做出反應,尤其是2025年美國關稅上調的威脅。因企業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關稅生效之前提前向美國發貨,這可能導致東盟PMI產出和新訂單讀數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