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美元背景下人民幣展現韌性,多項政策助力匯率穩定
近期,由于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減弱,美元持續走強,導致非美貨幣多數承壓回調。然而,在此背景下,人民幣表現出較強韌性,維持平穩運行。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有所貶值,但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卻呈現出持續上漲并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海通期貨研究所總經理助理顧佳男分析稱,這表明了其實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屬于“被動貶值”,主要由于美元走強,相比于其他非美貨幣人民幣則是升值。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短期預計人民幣會保持與美元幅度相近的反向波動格局,在美元大幅升值過程中,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并非衡量人民幣匯率強度的有效指標,監管層也不會將固守某一具體點位作為穩匯市的目標。
強美元下人民幣仍頗具韌性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數據顯示,11月15日當周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全線上漲,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0.05,按周漲0.49%,創2024年5月以來新高;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5.97,按周漲0.51%,創2024年6月以來新高;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4.02,按周漲0.19%。
顧佳男稱,近期一系列政策支持提升了中期國內經濟預期。但近期人民幣卻持續貶值,這兩者之間出現背離,如果僅看美元兌人民幣,近期是單邊上行,但如果綜合來看人民幣匯率指數,近期卻是在持續升值的。
顧佳男認為,匯率本身就是比價,要綜合兩個經濟體的情況來分析。近期國內政策提振了人民幣的中期預期,但因為美元過于強勢,所以造成了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貶值。
受9月下旬我國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影響,全球資本普遍看好我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分析師普遍認為,人民幣在中長期將重回升值趨勢,外匯市場的人民幣買漲動能持續不減。即便本周美元指數迭創年內新高、人民幣匯率整體承壓,但在人民幣匯率跌破7.22、7.23整數關口后,仍有海外資本逢低買入離岸人民幣多頭頭寸。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表示,只要我國政府采取擴大內需的財政貨幣增量政策,穩房地產的新措施力度夠大,確保明年經濟增長率恢復到5%以上,就能穩住預期與人民幣匯率。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易峘稱,目前人民幣匯率極具競爭力,并不具備大幅、無序貶值的基本面支撐。
易峘表示,一方面得益于中國制造業全方位的效率和成本優勢,疫后中國制造業相對海外主要經濟體的價格優勢更為突出,同時中國制造業持續升級,中高端工業品占全球出口的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同時,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經歷實行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以來最大幅度的調整,人民幣實際匯率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
分析師表示,雖然市場預期美國政府可能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或加劇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但如果加強預期管理及國內逆周期調節的效力,則大幅、無序貶值完全可以避免。
央行穩匯率工具充足有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在外需預期轉弱的情況下,若內需相關的刺激政策持續保持強度,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外部風險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沖擊。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稱,后續需要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特別是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促消費、惠民生。
與此同時,央行穩匯率工具儲備充足,也有助于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單邊波動。
銀河證券分析師詹璐和張迪認為,中國貨幣政策將保持寬松基調,2025年貨幣政策寬松有三個路徑:一是大幅度的降準,幅度可能在150BP-200BP,二是實行公開市場國債凈買入,三是“不一樣”的降息。2025年如果匯率再次面臨壓力,央行可能保持政策利率不變,單獨調降5年期LPR,帶動融資成本下行,實現信用寬松。在匯率壓力階段性緩和時期相機抉擇調降政策利率。
對于企業來說,顧佳男預期,明年人民幣匯率波動相較今年或有所放大,建議企業在對業務環節進行匯率風險評估后,進口型企業擇機提前套保,而出口型企業可以選擇推遲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