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3月持倉創下15年新低
當地時間周三(5月15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2024年3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報告顯示,隨著美債價格在一季度大跌,美國主要海外“債主”在3月紛紛增加了對美國國債的持倉力度。不過,作為美國第二大海外“債主”的中國,在當月仍選擇進一步減持,總持倉規模已降至了15年新低!
報告顯示,中國3月持有的美國國債減少了76億美元,至7674億美元,這是繼2024年1月以來的連續第三個月持倉下降。
從2022年4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就一直低于1萬億美元。而在最新的3月減持過后,中國的美債總持倉規模已跌破了去年10月的低位7696億美元,進一步創下了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
回溯歷史,中國持有美債規模的高點還要追溯到2013年11月,當時曾達到過1.32萬億美元。與這一歷史峰值相比,目前中國美債持倉金額已下降了5493億元,降幅高達42%。
分析人士表示,減少美債持倉的舉措,符合中國海外資產配置多元化的大趨勢。
一組對比顯示,在減持美債的同時,中國央行正在連續大手筆買入黃金。截至今年4月末,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規模已達7280萬盎司,環比上升6萬盎司,連續18個月增加。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此前的報告,去年以來全球央行對購金浪潮成為了推動金價上漲的一大關鍵因素。而其中,中國央行黃金儲備規模的增加,在已披露相關信息的央行中首屈一指。
美國海外“債主”整體美債持倉規模續創紀錄
整體來看,若涵蓋所有美國海外“債主”,2月份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仍出現了連續第六個月攀升,達到了8.091萬億美元,高于2月修正后的7.971萬億美元,同時也再度創下了紀錄新高。
道明證券駐紐約的美國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 Goldberg表示,“這是美國國債買需相當強勁的一個月——出現了三個月來最大的海外買盤。在連續兩個月的美債收益率走高之后,我們看到了一些穩定跡象。這鼓勵了大量買盤。”
具體來看,日本3月增持了199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達到了11878億美元,為2022年8月以來最高,繼續穩坐美國第一大海外債主寶座。
市場參與者近來一直在關注日本的國債持有量,因為該國貨幣當局威脅要進行干預,以支撐日元匯率,日元兌美元匯率在4月29日曾一度跌至160.24的34年低點。代表日本財務省行事的日本央行最終在本月初進行了干預,以阻止日元匯率下滑,不過本月的相關干預是否動用了其美債持倉,尚有待兩個月后公布的數據才能揭曉。
在美國前十大海外“債主”中,除中國外,在3月僅有比利時和法國出現了減持。英國3月增持268億美元美國國債至7281億美元,持倉規模仍位列第三。
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3月初報約4.182%,月末則為4.194%,僅小幅上升了1.2個基點——幾乎持平,這顯示出美債年初的拋售行情在當月已有所緩和。相比之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月底時曾比當月初上漲了近39個基點。
TIC報告的其他亮點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內容還顯示,3月份所有外國對美國長期、短期證券和銀行流水的凈流入額為1021億美元。其中,外國私人資金凈流入為303億美元,外國官方資金凈流入717億美元。
3月份,外國居民增加了對美國長期證券的持有量——凈買入為1784億美元。其中外國私人投資者的凈買入額為1522億美元,而外國官方機構的凈買入額為262億美元。美國居民也增加了他們對長期外國證券的持有量,凈購買額達780億美元。
若將國際長期證券和美國長期證券均考慮在內,海外3月對美國長期證券的凈購買額為1005億美元。
外國居民3月增加了6億美元的美國短期國債持有量,外國居民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短期美國證券和其他托管負債減少了237億美元。美國銀行系統自身對外國居民的美元計價的凈負債增加了25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