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風向指數調查:5月信貸或同比少增,降準降息可能性不大
新一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結果顯示,市場機構對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的預測中值為1.21萬億元,上年同期為1.36萬億元;另對5月新增社融的預測中值為2.23萬億元,從而結束上月歷史罕見的負值現象,同比有望多增0.67萬億元。
物價方面,CPI和PPI同比增速或均有上行,市場機構對5月CPI的預測中值為0.4%;對5月PPI的預測中值為-1.5%,同比增速降幅繼續收窄。展望6月,多位機構人士預計資金面延續自發寬松,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C50風向指數調查”是由財聯社發起,由市場中的各類研究機構參與完成,結果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市場機構對于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數據的預期。共有近20家機構參與本期調查。
5月CPI同比或小幅回升,PPI同比上行至-1.5%附近
受服務、能源價格上漲推動,4月CPI同比上漲0.3%,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
從5月來看,市場預計CPI同比略增,參與機構預測區間為0.1%至0.6%,預測中值為0.4%。
據悉,5月以來,雞蛋價格由跌轉漲,豬肉價格延續上行,鮮菜和鮮果價格跌勢放緩。在財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看來,豬價回升或帶動食品項拖累減輕,疊加以舊換新政策帶動商品消費向好,5月CPI同比增速或略升至0.4%。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宇佳分析,雖然當前居民收入增速相對不高,整體消費需求不足,一定程度抑制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但是近期經濟釋放復蘇信號,經濟活力有所恢復,居民消費價格理性回歸。
在高頻數據方面,前期拉低CPI增速的主要因素豬肉價格在本月走勢平穩,相對于前期,豬肉價格走勢對本月CPI增速不再起拉低作用。此外,近期部分地區、地段高鐵票價上調,水電費價格上調。
“綜合而言,經濟活力有所恢復,豬肉價格走勢平穩,疊加部分地區高鐵、水電費價格上調,預計5月CPI同比增長0.6%。”邵宇佳表示。
另一方面,由于原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回升疊加基數走低,4月PPI同比下降2.5%,降幅收窄0.3個百分點。
5月PPI同比或明顯回升,市場機構預測中值為-1.5%,預測區間為-2.1%至-1%。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瑜表示,5月PPI同比或明顯回升,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基數拖累大幅減弱,翹尾因素從4月-1.8%回升至-1%;二是上游大宗品上漲,制造業價格總體水平有所回升。
在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看來,大宗商品漲價或對PPI形成一定提振。
從國際方面來看,5月全球能源價格在市場對地緣政治影響沖擊鈍化及美國經濟減速影響下回調,但以銅為代表的有色金屬類價格在AI算力、芯片及電力投資增長預期下不斷走高。
從國內來看,工業品價格呈現回暖趨勢。南華工業品指數5月均值環比上漲2.6%,連續第3個月環比上漲,不斷再度刷新歷史高點。其中,金屬指數月均環比上漲5.8%,能化指數月均環比上漲0.4%。螺紋鋼和水泥價格連續第2個月環比上升,且漲幅有所加快,平板玻璃價格仍在下跌,但跌幅有所放緩。
從流通領域的主要價格來看,上游能源產品中,石油價格下跌,天然氣、煤炭反彈;黑色與有色金屬同時上漲;中游化工品、建材等多數下跌。
5月新增信貸或同比少增,市場機構預測中值為1.21萬億元
4月表內票據沖量,人民幣貸款增加7300億元,同比多增112億元。
5月以來,政府債發行節奏提速,企業債凈融資額也由同比少增轉為多增,票據利率震蕩走平,市場機構對新增人民幣貸款的預測中值為1.21萬億元,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36萬億元水平,市場機構預測最低值為0.77萬億元,最高值為1.6萬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 5月信貸新增或同比略有少增,幅度取決于票據對沖力度。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指出:“5月票據利率顯著下行,商業銀行以票沖貸的意愿加強,說明企業的實際融資需求有所走弱,預計中長貸走弱更加明顯。居民端依然呈現去杠桿的態勢,一是商品房銷售邊際回落,二是居民早償率依然位于高位。”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購房需求偏弱仍在繼續抑制居民貸款需求,5月我們估算的一、二手房成交面積加權同比錄得-28.1%,較上月跌幅擴大0.4個百分點。”
從企業貸款來看,5月建筑業開工較4月有所增加但仍然偏弱,5月水泥發運率均值在40.8%,較4月時的39.0%回升1.8個百分點,但低于2023年5月時的46.4%,或表明建筑活動相關融資需求仍然偏弱。
此外,停止手工補息后,套利渠道壓縮之下,部分套利融資行為亦將有所減少。綜合來看,其預計5月新增貸款規模預計為1.25萬億元,對應貸款同比增速9.5%。
5月新增社融有望同比多增,市場機構預測中值為2.23萬億元
社融方面,由于政策性和市場化融資需求雙重收縮,疊加監管治理資金沉淀空轉的影響,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87億元,同比少增1.42萬億元,創下歷史最低值。
從本期預測來看,市場機構對5月新增社融預測中值為2.23萬億元,較2023年同期1.56萬億元同比多增0.67萬億元。其中,近5成機構預測區間在1.9萬億至2.3萬億元。
張文朗分析,5月政府債發行明顯加速,全月凈發行達到1.3萬億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5819億元,成為提振5月社融的重要力量。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除了投向實體經濟的信貸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主要拉動因素來自政府債券融資。
據悉,5月國債到期量從上月的1.18萬億元大幅降至0.31萬億元,而當月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明顯提速,5月政府債券融資規模由上月的負值轉為新增1.3萬億元,同比多增逾0.7萬億元。
“另外,盡管受城投債發行嚴監管及地產債發行市場環境較為嚴峻等影響,當月企業債券融資規模有限,但去年同期為2300億的負值,這也會推動當期新增社融同比多增。”王青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政府債之外,5月全月票據利率低位運行,張文朗表示這可能意味著票據融資活動較為活躍。在王青看來,受票據貼現規模較大影響,估計5月表外票據融資還會是較大規模的負值,而且同比多減幅度較大。
6月資金面延續寬松,降準降息可能性不大
回顧5月,政府債發行上量,存款向非銀遷徙,資金面整體持續寬松的同時,流動性分層繼續緩解。
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判斷,手工補息整改、高息存款治理、銀行GDP核算改革等政策會階段性壓降存量冗余信貸和存款,相關增速可能會階段性承壓,未來社融彈性主要看政府債,社融貨幣增速逐步將進入8%左右的中樞位置。在結構上,高息存款治理,會繼續引導居民財富向金融市場遷徙。
展望6月,陳興認為,在排除逆回購和MLF到期因素的情況下,銀行體系資金壓力預計不大。6月對于流動性構成補充的因素偏多,但是季末考核約束下,銀行體系資金供需平衡的狀態可能會被打破。
此外,考慮到存款流向非銀的過程或尚未結束,6月R007或仍在低位震蕩,“非銀松、銀行緊”的格局或持續,R-DR利差有望保持較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市場對于降準降息的預期較高,但落地可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泰證券固收分析師肖雨認為,一方面,參考歷史經驗2021年以來每年均降準2次,間隔5-7個月不等,今年2月份降準50bp的情況下,上半年再次降準可能“間隔時間過短”。
另一方面,6月常規因素預計補充流動性約1400億元,在信貸投放和政府債供給較溫和的情況下,整體流動性壓力并不大。
肖雨表示:“考慮到4月以來央行對于貨幣寬松節奏相對謹慎的態度,且6月份MLF到期規模不大,因此相較于降準,央行更可能會在稅期或月末時點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進而平抑資金面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