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被逐一收割不如一同降息?專家支招:越多央行“抱團”越安全
加拿大央行周三打響了G7國家降息的第一槍,而該行展露出的信心可能有助于向其他央行保證:它們也可以搶在美聯儲之前提前行動!
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Tiff Macklem)周三明確表示,加拿大的利率政策不需要與其南方鄰國(美國)步調一致,盡管這可能會給加元帶來下行壓力。這是一個大膽的信號——即便是對于這個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來說,利率分歧如今也已不是一個大問題。
目前,在美聯儲可能要到今年晚些時候才會“姍姍”啟動降息周期的背景,更多的非美央行正在權衡是否能提前降息。歐洲央行預計將于周四降低利率,而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在更早前便已轉向了寬松政策。
蒙特利爾銀行首席經濟學家Doug Port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降息央行數量越多就越安全。
他表示,如果更多的央行一同降低借貸成本,那么匯率貶值壓力集中在某個特定國家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Porter指出,“如果各國央行看到它們的同行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這就會給它們一些安慰,讓它們相信自己并沒有完全誤讀形勢。我認為,這確實會讓其他央行也更容易開始啟動降息。”
(截止5月底各主要央行利率變動)
不必看美聯儲臉色行事?
加拿大央行周三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75%,符合大多數市場人士和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期。不過,對于一位在早期經歷了一些挫折后以謹慎著稱的央行行長來說,麥克勒姆隔夜出人意料的鴿派態度,卻顯示出他已越來越有信心,并堅信抗通脹戰役最兇險的時期已經過去。
麥克勒姆表示,如果物價壓力繼續降溫,預期更多的降息是合理合據的——他還回擊了有關加拿大央行政策正偏離美聯儲的問題。
當被問及“加拿大的政策利率目前比美聯儲基金利率上限低75個基點。這還能走多遠?”時,麥克勒姆表示,“我不認為我們已經接近了極限。沒有一條明確的線,從歷史上看也有過相當長的分歧時期。”
無論如何,加拿大隔夜的行動已經表明,如果美國面臨的大部分通脹主要是由其服務業和國內經濟熱火推動的,那么其他國家確實可以專注于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并調整貨幣政策。加拿大面臨的情況就是:其國內經濟運行表現要明顯弱于美國。
加拿大央行高級副行長Carolyn Rogers稍早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從2021年開始,各國央行面臨著類似的通脹壓力,因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和供應鏈問題導致各國央行的行動大體一致。
Rogers指出,“盡管我們在加息過程中的相互協調這確實很有幫助,因為通脹的很大一部分是全球性的。但在降息過程中,由于每個經濟體的運作方式略有不同,你會看到一些分歧,這也是合理的。”
展望后續,歐洲央行今晚也極大概率將啟動本輪降息周期。不少分析人士還預計,將在兩周后召開議息會議的英國央行,也可能將追隨本周加拿大央行的腳步。
高盛分析師Cosimo Codacci-Pisanelli表示,回顧過去9次歐洲央行的降息周期,8次由美聯儲主導,雖然搶先降息可能會讓歐元承壓,推高進口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使通脹出現反彈風險,但這一次各國經濟前景更為疲軟,歐洲央行決策者有理由相信通脹已經得到控制。如果他們繼續選擇等待美聯儲,或許反而會使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